据彭博统计,截至6月12日收盘,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达10.03万亿美元,较2014年底增加了5.1万亿美元,相当于一个日本股市的市值。股市疯涨不利于经济长期转型,因此,增加供应与清理融资一样受到重视。 从17日至23日,A股市场将迎来最大申购规模,25只新股募集资金将达416.33亿元,冻结资金预计6.5万亿-7.1万亿元,随着六月底的到来,企业结算和银行缴款等需求将集中爆发,市场资金面将受到不小影响。 企业高管的减持大潮也愈演愈烈,据路透的数据,包括高管及其亲属在内的公司内部人士,5月份一共卖出了16.8亿股,是4月的三倍。5月1日至6月10日,两市重要股东合计减持136亿股,套现2112亿元。加上5月26日中金减持的35亿银行股,都表现出市场对于如今高企不下的股价开始担忧,在这个充满泡沫的市场里,不要沉溺于账面收益,落袋为安才是最好的投资之道。 国资系产业与金融资本的减持,显示了对市场波动的基本判断。从6月4日到5日,中国人寿共计减持民生银行A股约2.51亿股,减持后国寿系持股比例已降至5%以下,且未来12个月仍存在适度减持的可能性。险资也开始了减持大潮,机构开始从狂热慢慢变成谨慎,不想成为5000点关口调整的牺牲者。而社保基金也选择离开中车,落袋为安。 无论是对融资的清理,还是供应量的增加,都在政策调整的范围内。有关方面并不希望看到市场丧失信心,6月13日,证监会主席肖钢主席在中央党校讲座中提出:1、改革牛理论成立。2、市场不差钱。3、实体经济越差股市越涨得判断没道理,牛市建立在政府有能力保7%的预期基础上,月底要密切关注二季度数据。 慢牛的过程是个痛苦的过程,也是一个收割韭菜的阵地,个股仍有行情,新股发行顺利,这是慢牛的表现,围绕5100点争夺战还未结束。个股分化,市场震荡,追涨的普通投资者叫苦不叠,这是慢牛常态。
|